成果名称: 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完成单位: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暨南大学
主要人员: 陈立伟、冼燕萍、王超、黄雪松、朱丽萍、卢明、侯向昶、段翰英、郭新东、吴玉銮、陈意光、何渊井、贾芳、谢文缄、王莉、谢永萍、李慧勇、王斌 等25人
介绍:

   项目隶属于食品科学技术领域。项目来源于部级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1)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稳定同位素质谱鉴别蜂蜜真伪技术研究";(3)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鱼翅干制品真伪鉴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广州市质监局科技项目"PPSU奶瓶质量安全风险研究"。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检测存在的样品基质复杂、风险物质种类多、标准体系不健全、食品掺伪掺杂问题凸显等重点难点问题,围绕食品和食品包装制品质量安全两大方面持续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构建了集基础性研究、技术性创新和标准化研究于一体的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体系。

    本项目(1)综合运用各种化学分析技术,建立了食品和食品包装制品质量安全的精准检测新方法28项,涉及检测目标物200多种,典型如建立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碳硫分析仪快速鉴别聚亚苯基砜树脂(PPSU)和聚醚砜树脂(PES)的方法,以及PPSU 奶瓶食品模拟物中 4,4'-二羟基联苯和 4,4'-二氯二苯砜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支撑率先开展典型产品如PPSU奶瓶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助力发展主动保障型监管新模式;(2)联合稳定同位素质谱、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融合基础性研究阐明机理和规律,拓展了蜂蜜和食用油真实性鉴评技术体系,构建了鱼翅干制品真实性鉴评技术模型,建立了粮谷和牛奶真实性溯源数据库;(3)开展标准化工作,建设食品包装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2项
    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发表论文64篇,其中SCI收录22篇;制修订标准11项;建立检测新方法28项,涉及检测目标物200多种;培养教授级高工4名、高级工程师6名、硕士研究生4名。相关核心技术已在我国钢桶行业、暨南大学等大专院校广泛应用了2年以上。项目研究成果在促进行业检测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提高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开展风险监测和预防行业性质量问题,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研究期间(2011年~2016年),完成了国家、省、市等各种监督抽查和企业或个人委托的相关项目的检测报告122032批次,检测收入逾1.3亿元;项目制定的钢桶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极大促进了我国钢桶行业的发展,2015年~2017年钢桶产量合计逾3.8亿只,产值累计超过525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批准登记号: 粤科成登(2)字【2018】0168
登记日期: 2018-04-20
研究起止时间: 2011.07 至2016.05
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技评估协会
评价日期: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