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黄羽肉种鸡禽白血病净化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
完成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种禽有限公司
主要人员: 廖明、曹伟胜、代曼曼、罗开健、孙彦伟、刘大伟、郑煦灿、卢受昇、徐成刚、任涛、樊惠英、袁少华、贾伟新、瞿孝云、潘俊斌
介绍:    白羽肉鸡、蛋鸡和黄羽肉鸡(及地方品种鸡)是我国三大类鸡群。黄羽肉鸡是我国,尤其是广东省的特色家禽品种,有效检疫和净化黄羽肉种鸡禽白血病是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成果选取对黄羽肉鸡产业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危害的禽白血病为研究对象,在广东省为核心的华南地区,通过系统开展黄羽肉种鸡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技术、感染致病机制和净化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多个规模化黄羽肉种鸡场应用推广,成果概述如下。 
 (1)首次在国内确诊报道了血管瘤型禽白血病,明确了广东省黄羽肉种鸡的禽白血病流行特点,为研发禽白血病净化关键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①2006年,在国内首次报道了血管瘤病变型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例,随后又在国内首次报道了ALV-B诱导的血管瘤型禽白血病,为我国广东、江苏、安徽和河南等地许多蛋鸡和种鸡新出现的趾、翼、胸部皮肤以及肝等器官外表血疱破溃后持续“流血至死”的病例诊断和防控指明了方向。②首次完成了广东省种鸡场禽白血病系统性流行病学调查,涉及省内70%以上黄羽肉鸡审定品种,明确了华南地区黄羽肉种鸡主要以ALV-J流行为主,同时部分种禽场有ALV-A、ALV-B和 ALV-K的流行。建立了华南地区最大的ALV病毒库,涵盖了ALV-A等5个亚群禽白血病病毒150多株。在国内首次完成了ALV-A中国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鉴定。③首次明确了蛋清和公鸡精液在广东黄羽肉种鸡禽白血病净化中的作用。发现从蛋清样品可以分离出外源性和内源性ALV;精液可作为黄羽祖代公鸡禽白血病净化的检测材料。
 (2)国际上首次创建了8种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的检测技术,构建了不同亚群ALV鉴别技术包,为制定禽白血病净化方案提供了技术保障。①利用ALV的超感染特性,首次建立了3种可分别特异性抑制ALV-K、ALV-A和ALV-B感染的永生细胞系(DF-1K、DF-1A和DF-1B),占国际上全部禽白血病病毒鉴别用细胞系的75%,可有效鉴别ALV-K、ALV-A和ALV-B。②首次建立了1种可视化的ALV-J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同时建立了3种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筛查常见的外源性ALV-A&B、ALV-J和ALV-K,可以3小时内实现对不同亚群ALV核酸的快速鉴别。③率先建立了1种针对ALV-K的抗体间接ELISA方法。④首次建立了针对广东省临床上主要流行的外源性ALV(ALV-J, ALV-B, ALV-A和ALV-K)的鉴别技术包。该技术包的优势在于先通过的LAMP和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不同亚群ALV核酸实行快速鉴别;其次用ELISA等血清学方法鉴别不同亚群ALV的混合感染;最后用DF-1K、DF-1A和DF-1B等细胞系进一步分离鉴定。
 (3)国际上首次建立了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实验室感染模型,分别从感染机制、免疫抑制机制和分子致瘤机制等方面深入揭示ALV-J的致病特点。①首次通过构建诱导血管瘤禽白血病的ALV-J感染性克隆,在实验室建立了血管瘤禽白血病的发病模型,鉴定了其感染的排毒规律、垂直和水平传播特点,明确了防止早期感染有利于黄鸡 ALV-J 的防控与净化。②国际上首次发现PI3K/Akt通路是外源性ALV早期感染的重要途径,ERK/AP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对外源性ALV复制和ALV-J诱导的骨髓细胞瘤具有重要作用,重组鸡α干扰素可抑制外源性ALV在DF-1细胞上的复制,揭示了外源性ALV的感染机制。③首次揭示了ALV-J感染可抑制DF-1细胞自噬;诱导鸡单核细胞死亡及树突状细胞(DC) 凋亡;并使单核细胞不能分化为巨噬细胞,DC细胞的分化和细胞因子表达异常,阐明了ALV-J感染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④国际上首次发现了感染ALV-J的黄羽肉种鸡髓细胞瘤中有3个原癌基因MYC、TERT和 ZIC1为ALV-J前病毒高频整合位点,揭示了ALV-J致瘤的机制。
  (4)利用创建集成的黄羽肉种鸡禽白血病净化技术方案,率先在国际实现了自繁自养黄羽肉种鸡核心群的禽白血病净化,实现了广东省养禽业动物疫病净化零的突破。①掌握了黄羽肉种禽白血病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特点,形成了1套适于黄羽肉种鸡核心群禽白血病净化技术方案,并在华南地区主要的黄羽肉种鸡场应用和推广。②已建成广东省禽白血病净化示范场1个、国家级禽白血病净化创建场2个、广东省禽白血病净化创建场7个。③将禽白血病净化纳入首批广东省疫病净化名录,制订了广东省种禽场禽白血病净化“两场”采样方案和验收标准。实现黄羽肉种鸡核心群的禽白血病净化,不仅大大减少了禽白血病造成的直接损失,同时显著提高黄羽肉种鸡产蛋率、孵化率和和鸡苗的质量。
   本成果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论文18篇;培养出站博士后1名,博士6名,硕士生18名;申请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制订地方标准1项。本成果应用于广东、广西等国内黄羽肉鸡主产区,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近十年来减少经济损失20多亿元,显著提升了黄羽肉鸡的种源质量,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批准登记号: 粤科成登(2)字【2018】0288
登记日期: 2018-07-02
研究起止时间: 2008.01 至2016.04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现代农业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
评价日期: 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