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广东省马铃薯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要人员: 汤亚飞,蓝国兵,罗方芳,佘小漫
介绍:

    课题来源:广东省农村科技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A020209070” 课题背景:近年,广东省马铃薯生产已经初步形成了基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并成为广东省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新亮点之一。在世界各地,病毒病是制约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室近年的调查表明,广东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因此本成果在摸清广东马铃薯病毒病病原病毒种类和其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马铃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并进行示范,为广东省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通过本项目实施明确了广东省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2016~2017年,对惠州铁涌镇、平海镇和石湾镇、恩平四九镇、茂名林头镇和马踏镇、广州钟落潭7个产区的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田间马铃薯病毒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花叶、黄化、皱缩、轻微卷叶等症状,其中花叶症状最普遍;田间马铃薯病毒病发生较普遍,田间发病率为6%~60%。(2)明确了广东冬种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规律:通过定点定期系统调查发现,每年12月,田间开始出现零星病株,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害开始扩散,病株不断增多;次年1-2月为发病高峰期。(3)应用小RNA测序技术和RT-PCR方法明确了为害我省马铃薯病毒种类有PVY、PVS、PLRV 3种,其中PVY检出率为75.13%,每个马铃薯产区均有分布,明确PVY为为害我省马铃薯的优势病毒种类。(4)通过RACE和分段扩增法获得 PVY广东3个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去除polyA尾,大小为9700 bp 、9704 bp、9683 bp,3个分离物同源性在98.1%以上,与中国其他地区分离物同源性在91%以上。可见,侵染广东省马铃薯的PVY分子变异小,遗传结购稳定。通过室内人工摩擦接种,PVY广东分离物可侵染苋色藜、普通烟、辣椒和番茄。(5)本项目建立了侵染广东马铃薯的PVY、PVS、PLRV 3种病毒的RT-PCR快速检测技术。(6)完成了10份马铃薯品种对PVY抗性水平评价,筛选出抗病品种4个:8HE147-4、07HE00f-06、08HE042-2、F00070-3-64。(7)评价了市售的植物病毒药剂的防效:从市场上收集防治植物病毒病药剂中,宁南霉素对植物病毒病防效最好,其次毒氟磷、低聚寡糖等。(8)明确主要马铃薯病毒的侵染循环,我省马铃薯病毒病的初侵染源有种薯带毒和田间杂草,田间传播扩散主要是靠农事操作和蚜虫传播。(9)集成了一套马铃薯病毒病防控技术,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选用无毒种薯;选用抗病马铃薯品种;清除田边及田间杂草,切断侵染源;治虫防病;喷施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低聚寡糖素、香菇多糖等植物病毒药剂。并在增城市小楼镇开展马铃薯病毒病防控技术示范,同时通过技术培训、授课等形式,在广州、惠州惠东、茂名等马铃薯产区进行推广应用。(10)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 1篇,申请专利1项。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成果率先明确了广东省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和发生规律;弄清了为害广东马铃薯的病毒种类,明确主要病原病毒是PVY,并明确了PVY的遗传结构与致病性,并同时建立了侵染广东马铃薯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明确主要马铃薯病毒的侵染循环,集成了一套马铃薯病毒病防控技术并进行了示范。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成果根据广东省马铃薯病毒病发生特点开展研究,建立的为害马铃薯病毒种类鉴定技术可以适用全国范围,建立的防控技术体系适用于广东全省范围;技术成熟程度较高、稳定性好。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成果采用的小RNA深度测序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成本较高,主要委托生物公司完成;对样品质量有一定要求,送公司测序前保证材料新鲜;结果分析依赖目前已报道的病毒进行比对,难于适用于同源性较低的新病毒检测与鉴定;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0天左右才能知道结果,难于用于快速检测。

     历年获奖情况:无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19-01-11
研究起止时间: 2015-08-19 至 2018-08-19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现代农业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