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防治红火蚁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要人员: 高燕,吕利华,齐国君,钟锋,陈婷,张波,张伟
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研究是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B031500020)资助下完成。 红火蚁是一种入侵我国华南,已对人类健康、农林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有害昆虫。目前,红火蚁防治主要以击倒速度快的化学合成药剂为主,其使用防治效果不但未达到预期,而且方法不当会人为导致蚁巢搬迁或分巢,同时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已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本项目利用室内外药效试验,对除虫菊素、印楝素、闹羊花素、鱼藤酮、烟碱等几种商品化的、植物源杀虫剂进行筛选,开发出以植物源杀虫有效成份为主的饵剂及对红火蚁单巢防控高效且彻底的粉剂,田间蚁巢减退率达90%以上。本项目完成将对红火蚁防治中降低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安全及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因此,预期研究成果将深受相关管理部门、食品加工业等多领域、多层次的欢迎,应用前景广阔。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如何有效利用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的低毒、作用速度慢的特点,开发出灭蚁彻底、环境相容性较好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其中杀虫活性成分既对红火蚁具有慢性的胃毒作用或触杀作用,即可以通过觅食工蚁在蚁巢内个体间传导,将药剂传递到巢内蚁后及各类型个体引起整巢中毒死亡,而且对红火蚁无驱避活性,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植物源杀虫剂对红火蚁的高效、持久及彻底的灭杀作用。 (2)本项目拟采用商品化的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如除虫菊素、印楝素、闹羊花素、鱼藤酮、烟碱等,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较长的红火蚁防控粉剂或饵剂2~3 个,蚁巢减退率达90%以上;提出2~3 种饵剂或粉剂配方及使用技术;建立一套利用植物源农药为主的红火蚁防治技术体系,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

    3、技术创新性 1)国内外在红火蚁化学防治方面,大多采用击倒快的药剂,虽然接触药剂的红火蚁被迅速击倒,但其不久便会自行恢复。在红火蚁防治中,这类不能达到预想的防治效果,且有可能导致蚁巢搬迁或分巢。同时浇灌蚁巢使用的大量化学农药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破坏,例如以氟虫腈为有效成份的粉剂施用,会对本地蚂蚁群落及水生生物带来灭生性灾难。国内外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控红火蚁多集中植物精油活性成分鉴定,尚未对商品化的植物源农药开展系统研究,本项目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植物源农药资源,针对已商品化的植物源农药研究,试图开发出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长的植物源杀虫剂,具有慢性触杀作用,防治红火蚁彻底,对生态环境安全。 2)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以植物源农药为有效成份的饵剂,本项目拟筛选出适合于饵剂剂型的植物源农药有效成分。

     4、技术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成果所述技术目前处于小面积试用阶段,其适用范围较广。本项目拟研制的红火蚁防治药剂主要有效成分-植物源药剂来源于植物体内 的化学物质,其对环境影响小,对红火蚁具有较强的专一性,而且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因此安全性高。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研制出的以植物源农药为活性成分的新型红火蚁防除产品,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较长等特点,其应用将降低环境污染。本项目已在广州市南沙区多个红火蚁发生地对该粉剂进行了示范推广,并在南沙区榄核镇、大岗镇等建立了红火蚁防控示范区。2012年以来,对南沙区所辖的6镇3街道办管辖的农田、果园、苗圃、校园、公园、交通主干线、河涌堤坝、荒地、鱼塘、果园等不同生境红火蚁进行了药剂防控,面积达1500亩次以上。经过1.2%鱼藤酮粉剂防控后,南沙区部分防控区域红火蚁活动蚁巢平均减退率为94.52%,红火蚁诱集比例平均减退率为90.63%,红火蚁工蚁平均减退率为88.79%。可见,大面积、大规模的统一施药防治显著降低了红火蚁的有效蚁巢密度和活动工蚁密度,该区域的红火蚁防控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防效。鱼藤酮粉剂在防控红火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项目时间短,研究任务较重,因此想在短期内形成在技术层面有突破性或创新性,又要产生应用性强成果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与应用相结合。

    6、历年获奖情况:无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19-04-22
研究起止时间: 2011-12-01至2014-12-01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现代农业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