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广东省牛羊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趋势预警研究
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主要人员: 吕敏娜,蒋智勇,黄元,黄永宣,崔朝辉
介绍:

    1. 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广东省牛羊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趋势预警研究”来源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于2015年立项,项目编号:2015A020209084,获广东省科技厅资助科研经费15万元。蓝舌病被 OIE列为需通报疫病,主要感染牛羊,其爆发和流行将给牛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算,全世界每年因蓝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30亿美元以上。广东属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湿热的气候适宜传播蓝舌病的库蠓等媒介昆虫的生长繁殖,有利于蓝舌病的传播感染。针对广东对该病的疫病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不清,项目组开展蓝舌病流行病学研究,以利于促进广东省牛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故向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申报了本项目。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在广东各地的牛场、羊场广泛采集血液样品,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及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蓝舌病抗原抗体,明确广东蓝舌病流行病学状况。建立蓝舌病病毒分离方法:鸡胚静脉接种→C6/36→BHK细胞,此方法分离病毒效率高,通过分子生物学工具鉴定流行病毒株的血清型,利用Clustal-1.81和MEGA5.05软件对广东分离蓝舌病病毒株进行遗传特性研究,并建立病毒库、血清库和信息库。 在广东应用监控动物(哨兵动物)群进行牛羊虫媒病毒病监测和病原活动规律研究。

    3.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① 明确广东牛羊蓝舌病的流行病学状况,为制定蓝舌病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② 建立的虫媒病毒病预警监测技术并进行示范应用,具有良好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通过开展虫媒病毒病诊断检测技术研究,提高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牛羊虫媒病毒病监测技术体系和开展检测工作,提高广东省牛羊虫媒病毒及其媒介的监测能力,实时掌握广东省牛羊虫媒病毒及其媒介的活动规律,为国家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其他动物疫病监测提供模型。通过开展牛羊虫媒病毒的分布、血清型、遗传特性研究和传播媒介的分布及种类研究,掌握我省重要牛羊虫媒病毒的病原特性、流行情况和病毒、媒介的分布状况,能够为国家制定牛羊发展规划,规避疫病风险及制定虫媒病毒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掌握蓝舌病的分布、病原活动规律、病原遗传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对广东省虫媒病毒的认知,可以初步评估我省蓝舌病的流行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5.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广东省建立应用血清学阴性动物(监控动物/哨兵动物)群进行动物疫病监测和病原活动规律研究的牛羊虫媒病毒病监测技术体系,在粤东、粤西开展示范和应用。此技术和经验可以应用于我国多种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效果和推广应用前景,为及时发现、诊断人畜共患虫媒病毒病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对保障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虫媒病毒及其媒介昆虫的分布和活动规律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改变密切相关,成果中获得的虫媒病毒及其媒介动态分布数据,可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对促进生态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18-05-28
研究起止时间: 2015-09-01至2018-08-31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现代农业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