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黄龙病早期诊断分子靶标的研究与开发
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要人员: 程保平,黄永辉,陈霞,宋晓兵,凌金锋
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柑橘病害种类繁多,且田间病害的症状非常复杂,经常与植物缺素、冷害、肥害及药害等症状复合出现,仅靠症状难以准确鉴定,因此在病害防控时,常常发生漏检、误检等情况,不能对症治疗,贻误病情防控的最佳时机,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大量农药盲目过量使用。为了开发柑橘病害检测方法,探明病害发生情况,探索综合防控方法,本课题组2013在基金项目“黄龙病早期诊断分子靶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201305)资助下开展了研究。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研究定期调研柑橘病害的发生情况,监测了柑橘黄龙病、炭疽病、青霉病、根腐病及柑橘木虱等重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鉴定出柑橘新病害三种:Colletotrichum siamense、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及Phytophthora capsici,探明了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准确的鉴定柑橘病害,并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柑橘黄龙病是柑橘产业中的重大病害,该病的快速诊断对尽早清除病害传播源,防止该病的快速传染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诊断方法只能检测出侵染晚期的黄龙病菌,无法检测侵染早期处于潜伏状态的病原菌,以致大大延误最佳防控时机,严重影响病害防控的效果,因此急需研发黄龙病早期诊断新方法。本研究对黄龙病染病早期的柑橘病样进行了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获得了病样mRNA总转录本的高丰度信息,初步阐明了黄龙病菌诱导的柑橘基因调控网络结构以及与黄龙病的症状、病情进展相关的信号途径,筛选出受黄龙病菌特异诱导表达的基因;开发了以柑橘黄龙病菌特异omp蛋白为靶标的柑橘黄龙病ELAISA检测方法;制作了高效样品处理器械;优化了柑橘黄龙病常规PCR、LAMP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摸清了柑橘黄病菌在多个品种和多个柑橘部位中分布情况;对我省30多个县市区采集的1000余份田间黄龙病疑似病样及苗圃的苗木和砧木样品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柑橘树及苗木立即销毁,为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苗木的科学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撑;获得了可侵染柑橘木虱的三种蜡蚧生防菌,对木虱的校正死亡率达90%-100% ,具有较好前景。开发了捕捉柑橘木虱的新器械,有助于防控柑橘黄龙病的传毒虫媒;筛选出了有生防作用的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misionensis,对柑橘炭疽病菌等13种病原菌有较强的防效,抑菌带宽为0.45-2.33cm.这些生防菌剂不但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病虫的抗药性风险,还能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因此本研究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项目的先进性:明确了柑橘病害的主要种类,开发了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并制定了防控策略及防治技术措施,为控制该病害奠定基础,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的创新性:(1)发现了Colletotrichum siamense、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及Phytophthora capsici是3个柑橘新记录病害;(2)首次开发了以柑橘黄龙病菌特异omp蛋白为靶标的柑橘黄龙病ELAISA检测方法;(3)首次获得了可侵染柑橘木虱的三种蜡蚧生防菌;(4)首次获得了有生防作用的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misionensis;(5)制定了柑橘病害的防控策略及防治技术措施。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技术成熟,适合在广东省柑橘种植区应用, 本技术的使用让我省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了解柑橘常见病害的为害、防控策略及防治措施等,减少生产过程中盲目施用农药而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污染环境,避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优化开发的柑橘黄龙病常规PCR、LAMP检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及ELAISA检测方法,目前广泛应用;柑橘木虱生防菌和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misionensis已小范围试用;制定的柑橘病害防控策略及防治技术措施已小范围示范。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19-07-18
研究起止时间: 2013-01-01至2015-12-31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现代农业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评价日期: 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