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肺腺癌EGFR-TKI耐药突变T790M的分子演化研究
完成单位: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主要人员: 钟文昭,陈华军,张国淳,王震,陈思远,程华,廖日强,张一方,陈世良
介绍:

    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拨款金额21万。有研究提示EGFR 20外显子 T790M突变在TKI治疗前以微克隆存在,随EGFR敏感突变克隆被清除而通过自然选择扩增,慢性低浓度TKI刺激诱发T790M可能是TKI耐药机制之一。基于 IIIA-N2 NSCLC 需多学科综合手段、治疗介入的自身特点,有可能获取同一患者不同区域,不同时点的肿瘤标本,使其成为了研究 T790M 演化,区域异质性及相关耐药产生机制的一个极佳的天然模型。在我们前期构建及引进的各敏感、耐药细胞株的基础上,本课题通过系列肿瘤标本基于肿瘤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不同敏感度的 EGFR 突变检测方法、体外细胞实验等途径探讨肺腺癌EGFR-TKI 耐药相关基因 T790M 突变的演化及其和TKI的交互作用。

    研究目的与意义:探讨 IIIA-N2 非吸烟肺腺癌术前诱导靶向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阐明 EGFR-TKI 不同应用模式的耐药产生机制与序贯标本 EGFR 20 外显子 T790M 突变区域异质性和演化的内在联系,为EGFR-TKI 术前靶向诱导治疗策略奠定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主要论点与论据:发现了EGFR基因演变的三种模式:由始至终没有EGFR基因状态改变代表着原发肿瘤疾病进展;EGFR基因从活化突变型转变为野生型代表着第二原发癌(肺内多原发起源)的出现;从野生型转变为突变型为克隆选择演进。随后利用IIIA期N2 NSCLC同一个体TKI诱导治疗前后及进展后多时点的原发和转移灶标本,发现EGFR突变在肿瘤病灶间的异质性与靶向药物疗效密切相关(OR=8.7; 95% CI, 1.85-40.88; P=0.006)。不同患者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是个体化治疗的基础。而同一患者不同瘤灶之 间的异质性可导致“混合疗效(mixed response)”现象,即不同病灶对同一种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异质性-混合疗效”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约29.4%的靶向治疗耐药患者中存在EGFR突变分子异质性, 14.7 % 的患者呈现不同病灶的混合疗效现象。报道中国人群的KRAS突变率为5.2%,并通过随机配对的方法阐明KRAS突变的预后价值和TKI预测/耐药规律。

    创见与创新:发现了EGFR基因演变的三种模式:由始至终没有EGFR基因状态改变代表着原发肿瘤疾病进展;EGFR基因从活化突变型转变为野生型代表着第二原发癌(肺内多原发起源)的出现;从野生型转变为突变型为克隆选择演进。该研究的结果拓展了目前人们肿瘤异质性的认识,包括T790M突变在内的EGFR突变存在区域分布差异和随TKI治疗演化,提供了术前TKI诱导治疗策略的理论依据。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细胞模型实验进展低于预期,瘤内异质性研究和 IIIA 期 N2 肺癌 EGFR-TKI 诱导治疗研究数据整理待发表。基于我们前期的工作,我们提出肺癌瘤内异质性和不同瘤灶间的异质性是TKI耐药的重要分子机制。但是驱动基因谱广泛,且下游的分子事件包括基因扩增谱、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分子生物学标记仍未明。因此,我们拟基于前期发现 EGFR-TKI耐药三种不同进展模式,探讨不同模式中肺癌瘤内、瘤灶间(横向)及同一个体不同治疗时点(纵 向)分子事件的异质性在获得性耐药中的分子机制。通过显微切割在肺腺癌原发灶最大截面和转移灶多点采样,利用我们已经建立的 SNaPShot、Sequenom 平台的 MassARRAY 分子量 阵列技术,进行肿瘤基因组进化、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以及癌症驱动基因破解分析;捕获三种进展模式患者 TKI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组织和循环血肿瘤细胞,从基因、蛋白、信号调控网络等多级水平研究肺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异质性机制,寻找不同模式TKI 耐药的分子标志,探讨应对肺腺癌个体化治疗中抗药性的策略。

    历年获奖情况:该项目研究过程中暂无获奖情况。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19-11-07
研究起止时间: 2011-01-01至2013-12-31
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