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特种养殖野生动物病原体的监控(监测和控制)创新团队
完成单位: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主要人员: 陈金平,原丽红,张礼标,龚世平,孙云霄,张秀娟,李林妙,江海英,葛研,李伟业,魏玉峰,秦姣,苏欠欠,陈毅,公月月,李娟
介绍:

    1. 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特种养殖野生动物病原体的监控(监测和控制)创新团队”。特种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快速发展,伴随着各种疫病的集中或零散暴发和流行,给养殖业和社会经济 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国内外针对特种养殖野生动物病原体的诊断和控制方面还缺乏研究,尤其对养殖的各类珍稀野生动物病原谱了解甚少。

    2.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拟建立特种养殖野生动物病原体的高通量快速检测以及防治方法的创新研究团队,为我省珍稀野生动物养殖和动物源性疫病的防控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提升珍稀野生动物病原体防控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3. 主要论点与论据:本课题收集了野生动物鳄蜥、穿山甲、南美白对虾、蝙蝠、鲟鱼的病理样品共353 份,通过宏基因组、PCR技术、高通量测序、病理组织切片等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技术,系统筛检了野生动物鳄蜥、穿山甲、南美白对虾、蝙蝠、鲟鱼等携带病原体,并建立了病原体数据库;开发了龟嗜皮菌的分子诊断技术和穿山甲饲料,并筛选了一种适合南方饲养的鲟鱼杂交组合;建立了野生动物病原体监控平台;引进博士后3人,培养博士1人、硕士1人,本科生2人,建立了野生动物疫病与免疫研究团队。

     4. 创见与创新:本课题的实施是基于宏分类组学方法来实现快速鉴定濒危野生动物的病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我们研究鳄蜥的皮肤感染性病原体,成功应用宏分类组学方法快速鉴定濒危野生动物的病原龟嗜皮菌(A.chelonae) LK16-18,并开发了特异引物,证明宏分类组学方法适用于濒危野生动物病原的快速鉴定并有效,为鳄蜥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首次在马来穿山甲中分离并鉴定了副流感病毒PIV5-GD18,并进一步测定了PIV5-GD18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发现救护中的穿山甲多数携带蜱虫,检测发现穿山甲感染埃立克氏体,同时为了提高穿山甲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开发了适合穿山甲救护和繁育的简易饲料。发现南美白对虾肠道真菌种类与季节和致病密切相关。此外,在蝙蝠肠道中发现了一些致病真菌。了解这些野生动物病原将大大降低野生动物疾病的暴发率,从而为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与救护做出重要贡献。

    5.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广州市动物园、广西大桂山自然保护区、广东罗坑鳄蜥国家保护区、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先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大大降低了野生动物的疾病暴发率,从而提高了野生动物人工救护和繁育的成功率。

    6. 历年获奖情况:2019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19-11-28
研究起止时间: 2016-04-01至2019-03-31
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