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黑水虻高效、资源化处理餐厨垃圾的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安芮洁环保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主要人员: 孙育平,赵红霞,郑涛,朱喜锋,李国立,王凤英,张新春,陈隋隋
介绍:

     项目来源于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计划类别为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编号为2017A020216005。

     餐厨垃圾产量高,富有机质、多油脂、高蛋白、高盐分、物料繁杂,处理难度大。当前,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是我国广泛分布且具有多种有益属性的双翅目水虻科昆虫,又名亮斑扁角水虻,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资源昆虫,幼虫在自然界以动物粪便、腐烂的有机物,如腐肉、瓜果蔬菜和植物性垃圾为食,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自身生物量,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转化效率高、食性广泛、适应能力强、个体较大、易于收集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黑水虻的生物过腹方法对餐厨垃圾利用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处理能力和资源化效益,可将餐厨垃圾快递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昆虫产品饲料原料或其他工业原材料,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后的虫沙可以用作有机肥。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正在积极推进该相关产业发展。当前,“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广东省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开展人工扩繁、幼虫精细化养殖管理、产出品黑水虻饲料化、虫沙肥料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对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成果开展了黑水虻人工扩繁技术研究,采用定期引进优质种虫与自养种虫杂交的保种技术,避免种虫退化,提高成虫产卵量,改善幼虫的品质;形成了一套全面的黑水虻养殖技术规程,包括虫卵孵化技术规程、商品虫和种虫养殖技术规程、成虫养殖及采卵技术规程以及商品虫烘干技术规程;开展了幼虫虫体饲料化应用技术示范,在猪、鸡、水产动物(鲈鱼、凡纳滨对虾)中示范了一批应用技术,应用结果表明,黑水虻蛋白粉可作为畜禽和水产动物饲料优质的蛋白来源,为幼虫虫体的饲料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按照我国有机肥的标准对虫沙养分、有机质、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进行检测分析,开展了虫沙有机肥营养价值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各指标均符合有机肥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表明虫沙可以作为有机肥进行开发利用;在广州白云区江高镇茅山工业区、钟落潭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的项目示范区总占地面积为10284m2。示范点的在项目执行期内共处理餐厨6500吨,鲜虫产量达900吨,种虫产量17吨,虫沙产量466吨,每批次餐厨的处理时间为7-10天,餐厨垃圾黑水虻幼虫过腹化处理的生物转化率可达40%。

     该成果进一步推动了黑水虻高效处理餐厨垃圾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链下游产品饲料化、肥料化资源利用,推进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将在行业内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19-11-28
研究起止时间: 2017-01-01至2018-12-31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现代农业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