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高抗药性小菜蛾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
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要人员: 冯夏,吕利华,李振宇,陈焕瑜,周小毛,张金强,王龙江
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省,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菜蛾对蔬菜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目前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小菜蛾已对大多数化学合成农药和生物农药产生了高抗药性,导致目前广东、海南等蔬菜生产大省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已无药可用。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通过研究及文献资料查阅,全面收集研究成果及小菜蛾生物学、生态学、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抗药性监测检测技术、抗药性研究,全国小菜蛾抗药性分布、抗性种类及抗性程度等方面的信息数据。结合现有web网页全动态编程技术,实现了动态信息后台管理员实时发布、前台页面及时更新。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小菜蛾研究进展、通知公告、最新动态等栏目,以及小菜蛾生物学、生态学、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抗药性监测检测技术等,小菜蛾抗药性分布、抗性种类及抗性程度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等数据信息。 (1)构建广东省小菜蛾抗药性监测与预警信息共享平台1 个; (2)提出广东省不同生态区抗性小菜蛾防控关键技术及防治技术规程1套; (3)建立小菜蛾防控关键技术示范区3个,面积达1万亩,其中小菜蛾抗性水平降低到中等水平以下,化学杀虫剂用量减少20%。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成果以小菜蛾抗性治理为中心,以抗性监测为基础,统一了抗性监测方法,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小菜蛾抗药性监测、预警共享平台,制定了适合各菜区的小菜蛾防控关键技术和科学的用药建议,集成优化各菜区防治措施形成了《广东省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并对技术规程进行推广示范,技术路线合理、防控技术新颖,有效地控制了小菜蛾的发生为害,保障了十字花科蔬菜的安全生产。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根据番禺、惠州和连州种植模式特点及抗性监测结果,制定了适合各地区的小菜蛾防控技术。将各地区防控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制定我省小菜蛾防控关键技术及防治技术规程,对规范我省主要蔬菜害虫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害虫防控效率,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实现蔬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促进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广州石井、番禺东升供港菜场、惠州勇记供港菜场及连州等地设立了小菜蛾可持续防控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蔬菜种植情况、小菜蛾种群动态和抗性水平,根据《广东省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结合应用农业耕作、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对其进行了田间种群控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三年期间累计示范1.68万亩次,小菜蛾抗性水平降低到中等水平以下,化学杀虫剂用量减少20%,新增经济效益0.86亿元,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存在问题主要是资金不充裕,不能持续、大面积的在广东省内推广小菜蛾的抗性检测和抗性治理策略。高抗小菜蛾抗性治理是蔬菜安全种植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小菜蛾的抗药性监测是一项持续的研究工作,只有通过多年对田间小菜蛾抗药性的监测,掌握田间小菜蛾抗药性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小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由于项目经费限制,本项目仅对有限的几个点进行了短期的抗性监测,远不能达到对小菜蛾长期检测控制的目的,建议对小菜蛾抗性监测研究工作持续支持,为我省小菜蛾防控及蔬菜安全生产提供持续有效的技术保障。

    6、历年获奖情况 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具体如下: 1.胡珍娣, 冯夏, 李振宇, 张德雍, 陈焕瑜. 不同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药剂的敏感性, 农药研究与应用,2010,14(3):25-27. 2.陈焕瑜, 张德雍, 黄华, 李振宇, 胡珍娣, 冯夏. 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小菜蛾杀虫活性和田间药效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2010,2:96-98. 3.胡珍娣, 冯夏, 李振宇, 张德雍, 陈焕瑜,小菜蛾产卵行为与寄主植物次生物质关系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2010,4:114-118. 4.胡珍娣,陈焕瑜,李树权,李振宇,张德雍,冯 夏, 3种氯虫苯甲酰胺剂型理化性能测试及对小菜蛾活性评价, 农药,2011.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20-04-27
研究起止时间: 2008-01-01至2010-12-31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现代农业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