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梅毒螺旋体黏附素在一期梅毒兔模型中黏附作用的初步研究
完成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主要人员: 柯吴坚,张君,黄涛,刘雅慧,张晓辉,吕萍
介绍:

    ①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背景: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 (Tp)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Tp的先天传播是发展中国家导致胎儿和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Tp感染引起的早期黏膜损害(硬下疳)为HIV提供进入人体门户,使感染和传播HIV的危险性增加。虽然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便宜有效、避孕套可明显减少梅毒传播、梅毒的血液学诊断技术成熟,但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仍约1800万人感染Tp。我国CDC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梅毒发病数位居各项传染病第三位,而我省作为梅毒高发区,2015年新增梅毒数5万余例,排名全国第一。因此,有效防控Tp感染迫在眉睫。

    ② 研究目的与意义:黏附介导的微生物定植在病原菌感染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能黏附到宿主多个组织器官、导致全身性播散、引起梅毒的梅毒螺旋体(Tp)感染。但Tp黏附素作为已知能黏附到宿主细胞外基质的Tp外膜蛋白,其确切黏附宿主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通过对Tp黏附素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梅毒是如何建立感染、侵入宿主各器官组织以及从感染入口区播散到全身等机制的理解。同时,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到合适的疫苗靶位从而对抗梅毒的传播。

    ③ 主要论点与论据:1)完成分离培养出广东地区首例梅毒螺旋体临床株(GD1);2)证实GD1与美国Nichols标准株nsSNPs差异;3)完成兔睾丸Tp的连续传代培养并建立一期梅毒硬下疳模型;4)完成黏附素质粒标准品的构建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兔模型中皮损黏附素转录水平;5)构建含不同TP0136同型异构体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获得含荧光信号蛋白;6)优化双抗原夹心法建立的LISA技术,检测不同病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P0136抗体。

    ④ 创见与创新:黏附介导的微生物定植在病原菌感染的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果能在感染早期通过阻断Tp黏附到宿主成分从而避免梅毒传播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但是Tp黏附素作为已知能黏附到宿主细胞外基质的Tp蛋白,其确切黏附宿主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项目通过建立一期梅毒兔模型,从宿主水平研究目前已知的四种Tp黏附素(TP0136、TP0155、TP0483和TP075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探讨Tp早期感染过程中诱导宿主产生的四种抗黏附素抗体的免疫反应情况,为进一步阐明Tp黏附宿主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⑤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1)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著或综述7篇:其中3篇中文论著(2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和4篇综述;2)以并列第一或并列通讯发表SCI论著2篇:其中1篇SCI论著已接收待发表;3)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成功申请到2018年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面上项目1项、2017年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基础研究苗圃项目1项;4)申请发明专利1项。

     ⑥ 历年获奖情况:无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21-09-16
研究起止时间:
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2017-07-01至2019-06-30
评价日期: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