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基于AMPK-Drp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脑心通胶囊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脂质沉积的分子机制
完成单位: 中山大学
主要人员: 吴灏,刘玉玲,廖彦,严曾豪,陈滔彬,苏薇薇
介绍:

    1.课题来源于背景: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19A1515010604)。

    2.研究目的与意义:基于AMPK-Drp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脑心通胶囊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脂质沉积的分子机制。

    3.主要论点与论据:线粒体自噬是目前唯一被发现的线粒体再循环的质量控制机制,可选择性地降解受损的或不需要的线粒体,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稳态。通过干预特异性促进线粒体自噬,可显著降低肝细胞脂质沉积与细胞坏死程度,提示线粒体自噬可作为治疗的关键靶点。

    4.创见与创新:本研究系统开展了脑心通胶囊的化学全成分分析,入血成分分析及体内代谢规律研究,为脑心通胶囊调控脂代谢的药效贡献物质辨识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切实了实验依据;本课题探索脑心通胶囊调控脂代谢异常,改善脂质沉积的保护作用,为脑心通胶囊在防治以脂代谢紊乱为核心病机的代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切实依据;本课题探索脑心通胶囊在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促进线粒体自噬,维护线粒体稳态功能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由于线粒体自噬缺陷广泛存在于以高血脂症、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针对性研究线粒体自噬与线粒体稳态,为阐释脑心通胶囊治疗以线粒体自噬障碍为共同病机的“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了理论创新和科学依据。 (1)脑心通胶囊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采用UFLC-Q-TOF-MS/MS技术分析了脑心通胶囊中的主要成分,结合相关资料报道,定性鉴别了125种化学成分,为脑心通胶囊的药效作用机制奠定了物质研究基础,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脑心通胶囊入血成分辨识及体内代谢转化规律研究:采用UFLC-Q-TOF-MS/MS及RRLC-TripleQ-MS/MS液质联用技术,探究了脑心通胶囊经口服后在比格犬内的入血成分,同检识原型成分25个,代谢产物15个,解析了其中黄酮类成分的核心体内代谢途径,对进一步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3)脑心通胶囊调控脂代谢紊乱的作用特点研究:采用高脂饲喂ApoE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模拟非酒精性脂肪肝,脑心通可改善高血脂症诱导的肝功能损伤,同时降低肝细胞脂质沉积,调节肝细胞脂质重编程,代谢组学结果揭示了脑心通调控脂代谢紊乱的核心代谢产物,通路富集提示其作用与调节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鞘脂代谢密切相关。 (4)脑心通胶囊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线粒体功能的作用机制:探究了脑心通对高血脂症诱导的肝细胞代谢重编程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可显著改善高脂诱发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和脂毒性,降低线粒体氧化损伤,并通过激活AMPK-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形成科技报告一篇(收录证书号:GDSTR—2022—7896256),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统计源期刊论文1篇;申报发明专利5件(其中,中国专利4件,国际PCT1件),出版专著1部。本研究为脑心通胶囊临床治疗肝脂质沉积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23-04-21
研究起止时间: 2019-10-01至2022-09-30
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评价日期: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