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南海北部环流影响中尺度涡传播、演变的诊断研究
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
主要人员: 王强,王银霞,彭启华,肖劲根,刘大年,黄孝荣
介绍:

    ① 课题来源与背景: 中尺度涡的存在和演变在海洋热、动力学、生物学以及军民保障方面皆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一直是国内外海洋学家的研究热点。南海北部具有典型的环流结构且又是中尺度涡高发区域,涡-流相互作用必然对该区域的中尺度涡传播、演变以及环流的变异具有重要作用,而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项目以大量观测为基础,数值模拟为手段,紧密结合数值模式与观测资料,通过常规统计方法给出南海北部环流影响中尺度涡传播、演变的规律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式对观测个例的再现,利用能量学诊断方法以及准地转涡度拟能诊断方法,揭示南海北部环流影响中尺度涡传播、演变的动力机制。

    ②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开展,给出南海北部环流与中尺度涡传播、演变的相关性,并揭示其动力机制。最终回答下述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南海北部环流与中尺度涡传播、演变的相关性以及南海北部环流与中尺度涡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③ 主要论点与论据: 围绕本项目主题,按照研究计划,主要针对以下4 个方面开展: a) 中尺度涡与平均流的相互作用特征:诊断分析了中尺度涡与平均环流的相互作用特征,并利用海面高度计资料探索了中尺度涡在南海北部传播的主要路径。 b)地形对中尺度涡运动的影响:基于卫星海面高度计资料,发现中尺度涡在南海北部基本沿陆坡方向向西传播,但是在遇到东沙地形时其速度会突然降低。本项目利用包含了地形效应的准地转方程讨论了该现象的成因。 c)南海北部跨陆坡运动三维结构及其动力机制:利用三维数值模型揭示了南海北部陆坡区域跨陆坡运动的三维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理论及数值实验的手段揭示其动力成因。 d)数据集的建立:收集现场观测,整理2004-2013年十年间的海气观测,建立了南海融合观测数据集SCSPOD14。

    ④ 创见与创新: a)遥感数据、现场观测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的有机结合。单独利用观测或者数值模拟研究环流对中尺度涡的影响都具有其局限性。本项目以大量观测为依据,数值模式为手段,相互补益从而能够预期得到真实而理想的研究结果。 b)准地转涡度拟能诊断方法的应用。准地转涡度拟能诊断方法能够分析具有空间结构的平均流与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可以清晰的刻画涡-流相互作用的波动传播特性,该方法在南海北部环流与中尺度涡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是本项目的一个创新点。

    ⑤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开展南海北部环流对中尺度涡传播、演变影响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南海北部中尺度涡传播和演变过程的理解,还有助于阐明南海北部环流-涡旋等多尺度能量级串和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并能够为南海中尺度涡的预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⑥ 历年获奖情况: 无。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23-06-02
研究起止时间: 2015-01-01至2017-12-31
所属行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