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SCG组建的模式对麻风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质量影响的效果研究
完成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主要人员: 杨斌,梁远飞,黄育新,王晓华,沈鸿程,苏婷,黎明,陈永锋
介绍: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广东省历史上曾是麻风病高流行区,经过60多年防治,麻风患病率大幅度下降。至2010年底,我省累计发现麻风病人96002例,累计治愈麻风病例78956例,占全国登记 总数约20%,列全国第一位。我省共有麻风院村67所,留住院村的麻风病休养员共2364人,其中Ⅱ级以上 畸残者2022人,占85.5%,约有半数以上畸残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生活难以自理。麻风虽然已经能够治愈,但由于疗程较长、治愈者仍可能复发、部分病人发生畸 残、社会恐惧和偏见依然存在等因素,仍给个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麻风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随着抗麻风联合化疗的广泛应用,麻风愈后残疾患者的人数已经大大超过现症患者数,加强麻风康复工作,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我国今后麻风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本研究拟在我省开展SCG示范区,了解示范区所有登记在册的麻风康复者和麻风患 者的畸残康复现状状况、自我护理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开展自我护理小组后示 范区麻风畸残者和麻风患者畸残康复成效,心理健康状况;了解SCG成员和家属、医务 人员和麻风防治专业人员对SCG的建议和期望;根据自我护理小组项目示范区的经验,提出自我护理小组相关建议和措施,探讨有效的康复工作模式,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和制定全省麻风康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立项编号:C2012007 ,研究时间:2012年06月01日— 2015年06月01日 。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病例研究对照、探索性、描述性的方法,在深圳市6个区后 时开展,6个地区的皮防慢病单位选派2-3名麻防业务骨干参加省级师资培训,受训师资再培训当地所有参加本次调查的业务人员,力求做到统一调查方法、技术标准和检查方法对所有登记麻风现症病人和治愈者进行入户调查,并按有关要求逐项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所有调查数据均全部输入电脑,应用Epidata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麻风现症病人和治愈者畸残康复 现状、自我护理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得分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成立护理小组后麻风现症病人和治愈者畸残康复现状、自我护理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成效。 根据自我护理小组项目示范区的经验,提出自我护理小组相关建议和措施,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技术路线 :(一)摸底调查:对深圳市6个区同时开展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的摸底调查,建档立卡。 (二)实施本项目的研究。1、成立课题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明确课题项目成员分工,确定项目县,撰写项目计划书。2、编印项目指南和调查。3、召开项目启动会和培训。4、伦理问题:在项目研究或资料收集过程中充分尊重调查对象隐私权,保护其权利。5、开展预试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6、抽样和样本选择:由省级项目负责确定为深圳市。7、现场实施:每个项目区选择麻风患者或康复者各10名,组建麻风自我护理小组2组,前3月每月一次,随后9个月每2月1次组织聚会,聚会时需记录出席情况,成员相互检查 畸残康复情况,记录畸残表,监测溃疡情况,共同开展自我护理,如泡脚磨脚、溃疡坏 死组织清理等,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我护理经验和生活琐事,提问和解答,并鼓励小组 成员每日坚持自我护理:2次聚会后由项目现场实施人员和成员共同选出小组组长,此后 聚会由成员自行主持,项目实施人员担当技术支持和现场观察记录工作;8、资料收集。9、资料整理处理。10、质量控制和督导:全程接受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项目指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自我护理小组模式通过让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增加相互交流和鼓励,共同促进畸残康复和心理健康,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麻风病危害。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技术可在全省各地市普遍使用,具有较高安全性。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通过在广东省深圳市通过组建 SCG,探索有效改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的护理模式,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的研究。结果显示SCG研究后1年,两组自身对比SCG成员心理状态好转,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情绪、敌对方面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对比干预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 0.05)。本研究创新通过自我护理小组(SCG)形式探索有效改善麻风患者和康复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护理模式,并在深圳市推广应用。通过自我护理小组模式让麻风病患者和康复者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增加相互交流和鼓励,共同促进畸残康复和心理健康,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麻风病危害。

    ⑥历年获奖情况: 无。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23-10-09
研究起止时间: 2012-06-01至2015-06-01
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
评价单位名称: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