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研究
完成单位: 暨南大学
主要人员: 陈利国,唐海兰,屈援,胡小勤,于文娟
介绍: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是中医药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血瘀证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血瘀证及其活血化瘀疗法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以往血瘀证实验研究多进行在体实验,这些研究对探讨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在体实验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方药作用机理的阐明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细胞培养技术可人为控制、干预各种影响因素,观察处理因素对细胞、组织的直接作用,弥补在体实验之不足。两者相互结合、补充,可使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理研究更深入、更全面。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拟建立高血压病血瘀证血管内皮损伤细胞模型,观察处理因素对细胞的直接作用,弥补在体实验之不足。两者相互结合、补充,可使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理研究更深入、更全面。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项目利用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清,作用于培养的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使用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抗夹心酶链免疫等技术,通过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血管内皮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以及内皮素、一氧化氮等指标的观察,分析血瘀证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与血瘀证的关系,建立一种病证结合的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

    ④创见与创新。 主要创新性发现:血瘀证患者血清干预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凝血酶(Thrombin, 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 EPCR) 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增加,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内皮细胞DNA产生氧化性损伤,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成功构建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同时发现高血压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和糖尿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在细胞活性、细胞形态上没有差异,在细胞内分泌功能、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和细胞骨架微丝分布上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异病同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而糖尿病血瘀证组(MD 组)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MND 组)在细胞活性、形态、内分泌功能、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和细胞骨架微丝方面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同病异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活血化瘀中药复方血府逐瘀汤和单体丹参酮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分泌和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减轻细胞DNA损伤和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对人脐静脉细胞起保护作用。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建立的病证结合细胞损伤模型,能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血瘀证患者体内的病理状态,既符合中医自然发病因素,体现“病”“证”结合特点,又较为接近人类疾病的实际情况,这一模型,无需对病因的模拟,避免了造模因素单一的缺点,从根本上解决动物模型所存在的问题,且易于复制,为进一步研究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利的实验手段。同时也为病证结合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为“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理论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也实现了现代医学微观化和中医学整体化的有机统一,是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有益探索。

    ⑥历年获奖情况: 暂无。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23-10-20
研究起止时间: 2006-01-01至2008-12-30
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0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