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血管内皮细胞microRNA在血瘀证形成中的机制研究
完成单位: 暨南大学
主要人员: 陈利国,方梅霞,屈援,周永红,张竞之,王华强
介绍: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血瘀证,是由瘀血引起的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证,是由多个病理变化综合所致的“血行失度”、“血脉瘀阻”的病理过程,见于多种疾病,形成机理复杂。目前关于血瘀证形成机理的研究,已不仅限于观察血液本身的改变,更多的是关注血管改变与血瘀证形成的关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该项研究,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吸收新近关于 microRNA被发现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某些特异性的 miRNA 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研究成果,利用已建立的病证结合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使用 Solexa 技术等技术获取并鉴定与血瘀证各型相关的miRNA 及其靶基因,并通过体外细胞转染验证 miRNA 和靶基因的作用,筛选与血瘀证相关的标志物,探讨各型血瘀证的 miRNA 作为药物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血瘀证提供新的 治疗策略和治疗靶点。研究成果将能够显示出在血瘀证诊断和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 本项目首先建立病证结合血瘀证不同证型(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结血瘀)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复制血瘀证动物模型;其次获取与血瘀证各型相关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RNA及其各自的靶基因,包括:使用 Solexa 技术检测差异表达 miRNA,使用 cDNA 基因表达芯片检测差异表达基因,蛋白双向电泳检测差异表达蛋白,综合分析获取血瘀证不同证型的特征性 miRNA 和相应靶基因;最后鉴定与血瘀证各型相关的内皮细胞 miRNA 及其靶基因,验证血瘀证各型的特征性 miRNA 和相应靶基因,体外细胞转染验证 miRNA 与靶基因作用,细胞水平和实验动物体内验证 miRNA 的功能。

    ④创见与创新 主要创新性成果:(1)高血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间表达差异显著基因集中在内质网应激通路上,如ATF4、ATF3、eIF1、HSPA5、XBP1和JNK等;(2)miRNA—基因联合分析显示ATF4与miR-1283,eIF1与miR-548e、-137、-188-5p,JNK与his-miR429,XBP1与his-miR-548k、his-miR-320存在负协同作用;(3)荧光素酶靶标验证显示ATF4是miR-1283的靶基因,体内外实验发现miR-1283抑制和ATF4过表达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其机制与miR-1283调控ATF4影响PERK-elF2a-ATF4-CHOP通路相关。(4)miR-520b调节IL-8在血瘀证中发挥作用,可能为TanⅡA作用靶点。(5)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之间mRNA与miRNA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IB1、IPMK、MARCKS可能与气虚血瘀相关;RP11-365PB.3、TTPA可能与气滞血瘀相关;RP11-488L18.10、FZD8、DNAH7、WNK3可能与寒凝血瘀相关;ZFP112、MIB1、MBNL2、LRRC58、CYB5R2、ZNF-404、RFX7、CD2AP、CTD-2228K2.7、ZNF492、AC097374.2、LAMA1可能与热结血瘀相关;(6)糖尿病表达差异基因多数富集于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发生发展、受体脂肪酸链的延长、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等相关通路。(7)荧光素酶系统验证显示miR-149-5p与TNF、miR-3176 mimic与E2F1、miR-328-3p与CHST7、miR-324-3p与RAC3存在靶标关系。(8)将高血压与糖尿病血瘀数据进行比对整合,显示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结血瘀证相关的miRNA分别有181、184、156和158个;与血瘀证相关的miRNA有51个。

    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引进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筛选出多个与血瘀证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如miR-149-5p与TNF、miR-3176 mimic与E2F1、miR-328-3p与CHST7、miR-324-3p与RAC3,可进一步联合分子诊断技术对以上基因作为血瘀证的标准物和治疗靶点进行相应评估,开发相应试剂盒,将产生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医药防治血瘀证提供治疗策略和可能的药物靶点,同时也将推动血瘀证理论创新。

     ⑥历年获奖情况: 暂无。

批准登记号:
登记日期: 2023-10-20
研究起止时间: 2012-01-01至2015-12-30
所属行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评价单位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价日期: 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