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 "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灾害遥感智能化监测技术与管理国际培训班 |
完成单位: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哈萨克斯坦土壤与农业研究所 |
主要人员: | 孙博,Saparov Galymjan,罗阿郁,钱静,邢秀为,魏树杰,孙加裕 |
介绍: | 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灾害遥感智能化监测技术与管理国际培训班”(项目编号:2022A0505060002)。在“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战略背景下,通过组织国际培训,进一步促进与“一带一路”地区国家科技人员交流,建立学术交流互访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在农业智能化监测方面的技术应用及合作。通过人员国际交流、项目联合申请及科技合作,作为我国“科技走出去”的重要部分,对服务于国家外交政策、边疆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社会效益。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基于我国遥感智能化监测技术和数据,围绕“一带一路”地区国家农业灾害监测与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开展培训。指标包括:涉及农业干旱、洪涝、病虫害等3类以上农业灾害监测领域,培训影响范围涵盖参与国别3个以上,参与人数20人以上,培训天数20天。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培训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方式,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包括专题研讨会、专家授课、学员实习及高新企业参观与交流等,取得良好效果。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培训技术成熟度较高,适用于“一带一路”地区农业科技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技术提升以及开展国际项目合作需求,在华开展技术培训的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培训班应用取得成果如下:1. 巩固了已有国际合作基础,培训活动组织包括国际研讨会是疫情后首次组织“一带一路”地区合作方的线下会议。会议和培训班巩固了“一带一路”地区前期合作单位的互信和联系。通过国际研讨会及培训班的召开,跟外方专家就此前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实施方案;2. 建立了学术交流互访机制,在双边互信基础上,洽谈并商定了后续中方科研人员到参加培训学员国家开展交流互访的相关安排;3. 开拓了合作领域、结识了新朋友,针对有关培训相关内容,参加培训的学员有意与我方开展新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培训后已有推进联合项目的申请工作;4. 影响力方面,培训班相关活动得到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广泛报道,同时培训组织和合作方式也获得境外合作方的高度赞扬。 历年获奖情况:无。 |
批准登记号: | |
登记日期: | 2025-03-10 |
研究起止时间: | 2022-10-01至2023-09-30 |
所属行业: | 农、林、牧、渔业 |
所属高新技术类别: | 现代农业 |
评价单位名称: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评价日期: | 2024-02-27 |